2013年4月26日 星期五

五常八德之應用 基礎天基 藍明賢點傳師敬稿

五常八德之應用 基礎天基 藍明賢點傳師敬稿
一、前言
人生在世屬於後天,一定要有遵循之道,即是共同之倫理道德,社會才能安定祥和,每一個人身上皆有上天賦予之善良本性,本自具足了五常之德仁義禮智信。然而人一旦落於後天,往往受氣稟物慾之蒙蔽,五倫不重,八德弗彰,致使我們長沉苦海流浪生死於輪迴不休。
中庸云:「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智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有五達道,即是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夫婦有別、朋友有信、長幼有序。維繫人類生存最基本條件,人貴有此身要遵循倫理,好好修持,知仁義,守禮儀,互敬愛,而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尊敬,講仁義說道德,做好表率,所謂民之父母,官正則民服。孟子云:「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綜觀現代社會,有些人違法亂紀,人不人、父不父、子不子、男不男、女不女,違反人倫道德,殺機重重,殺生害命,搶奪錢財,色情氾濫,逾規之男歡女愛,家庭不顧,造成無邊之痛苦,妻離子散,影響社會風氣。現今人心不古,世風頹敗,皇天震怒,頻降諸劫,以警愚頑,復垂聖道,匡正人心,整飭倫常,此道劫之所以並降也。

二、五常-天性固有,不知其有,則不重視,容易迷失。
1.仁—父子之親,仁民愛物。
南海古佛訓:奉勸世人早吃齋 人性物性一處來
忍心殺食同胞肉 將心比心實可哀
修真錄云: 肉字本是兩個人 迷人不知大口吞
吃牠半斤還八兩 算來還是人吃人
自然大帝論仁慈曰:
仁是天地之心,日月之母,萬物之依歸,仁之所以為人者仁也,無仁者非人也,世上之輪迴鰥寡孤獨,而致貧賤,或生身不全者,及轉於胎卵濕化無法超生者,皆仁在半數或不及半數。而有半數以上者得福,半數以下者無福,仁之全者為聖為佛。
身比菩提樹,仁比黃金土,土愈厚,根愈深,厚道立德,世上最堅厚的,不動不搖,最悠久亦是山,古人以南山為壽,是故仁者樂山,仁者壽,修道人必須培土而修仁德,無德道不立。

由仁來,還仁去,仁外無物,唯仁是我;仁外皆空,唯仁是真;仁外皆虛,唯仁是實;修者無牽無掛,不憂不懼,此仁為君子之心,立為大丈夫之志,與日月乾坤並行,與天地同壽。
刀殺不仁,暗殺更甚於刀,何仁也?暗殺者心存惡意邪念,陰毒暗謀、損毀、傷害、惡口、惹怨、忌妒、損人利己,比刀殺有過甚之。修行必須戒除種種殺意,可以為仁矣。
有仁可以世世為人,失仁即失人身,人身一失超昇難,人為萬物之靈,有享用萬物之權,仁愈厚享用愈多,賢者所用,必節之以儉,不賢者所用耗之以費。是故用之以節儉為仁,即使粒米寸草必以惜之,此乃因粒米寸草皆天地所生,用以生活者也,為仁可成之以微,不忍棄之於廢。
仁是忠厚善良的種子,沒有仁,即沒有忠厚善良,善惡之心,即仁與不仁之別,天堂地獄,由此而分,生死亦因此而定。
仁是良心,是自己的本來面目;故世人離開仁心,所造作的皆是罪惡
蓋仁係天賦予人之使命與責任,奈因蔽於慾,而徇於私,墜於情,以致違仁;唯君子無私、無欺、無偏、故能終食不違,造次顛沛必於是。常言俗人多慾,君子寡慾,聖人無慾,無慾乃為至誠、至仁,世人皆貪慾而違仁,故修道即修返本還原,歸根認母,而必須回復天賦使命,故其必要之重任,在斯而行,清心寡欲,戒貪除妄,為仁乃急切之功,其餘則可量力,盡心而為之也。
仁與天心合,天乃好生之德,故生與死相對,仁與殺相對。佛以戒殺修仁,君子以殺身成仁,以殺傷他命為不仁,是故反不仁而所為之皆仁矣。修仁明生死之路,凡助生救死,超生了死,皆仁者之所為。
什麼樣的仁,應開什麼樣的花,結原來什麼樣的果實才對;千萬不要開錯了花,忘記了自己的根本而結錯了果,那就永久不能回復本來面目了。
仁者愛之意也,愛莫大於愛父母,心存敬意,從順,篤恭而行之不息,謂之孝;大孝事天,小孝事親,其次事師,再次事友,賢者以慈愛之心,持之以恆,即為仁之事也。
人有不忍之心,須觀察天地有好生之德則不忍大矣;不忍見其死,不忍見其損,不忍見其毀,不忍見其浪費消耗所有一切,更不忍傷殘一切生物,不忍惡口傷人,不忍其墜落罪惡深淵,不忍父母為子
女而造孽,不忍子女罪禍連累於父母,不忍兄弟行於殘忍,不忍朋友行於不義,有不忍於一切,而啟智啟勇,皆仁者之為也。
慈善有仁而發,愛由仁而起,義有仁而作,禮樂有仁而定,人生之安,安於仁,人之終身定於仁。
孔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能成人之美者,其心必善,存心為善者,曰誠,有善有誠,可以為仁矣。
以眾善渡諸惡,可不犯殺戒矣,凡惡貫滿盈而遭誅,孽重者遭殺,是故佛聖行道救渡群生,切勸人改惡向善,戒貪除妄,行功立德,修持善道,以消前世罪孽,結後世之善果,此果即仁之種也,人必須了脫生生世世之罪孽,才能超出殺界。
2.義—
義字世人全要行 無義立身終不成
義存本是大辭讓 人人須要掛心中
為君不義臣不敬 為兄不義弟不恭
為父不義子不孝 為夫不義妻不容
自然大帝論義慈曰:
義就是通達一切道理,修道人必須要明理、通達一切道理,才能做到理事圓融於無礙。
義是無人無我,無私無欲,無論親疏、遠近惟義在心,居仁由義,以義在行,思恩還義,用情思義;涉水見深淺,度量知長短,真實之義行,得真實之道,義為仁之實果,見果始見仁矣。
聖人以義而制化,明禮而知義,是以綱常興,倫理正,義就是要明白義理,明白做人的所有道理,而後再推行這種種道理乃成其德。
仁乃集義而成,義是由仁而發,由此仁義交織,而愈傳愈廣,即仁義之事,愈發愈多,由仁而生果,由果而結仁,由小而成大,聖賢仙佛,莫不由仁義而成者,是以仁不能無義,義不能離仁,缺一無成也。
義之一字,起於言之真切,行之事實,言行出於心肺,五行之氣,集中於仁義,所言必真,所行必實,而後做事有終始,成物有本末,功行果滿,而成其德。
義是適合、相宜之義,應考察自己環境,配合智才、能力、經濟,自己身份,配合權利與地位、責任,而發言為宜,言出行至而就實,見利忘私而致義。
思想集義,作事達理,見聞推情舉義,說說有文有義。

義是仁德之開路,修仁不可無義,花開不可無果;義是仁心,智勇發而建德,是以見義勇為,君子義以為上,曾子曰:「一日三省」,即省一日為人思想與言行,義多呢?利多?
知人情義理,所以知為人,知為人之道,才知所以為仁、所以為義之道。
君子樂以為善,義以助人為樂,成人之美,是以君子患無能,不患人之不知也。
多作義事多積德,多行慈善,多得福,多義多人助,不義無人助。
男守綱常為義,女守從德為義,越規犯上之事不可作,言出非禮之語不可說,諫言規勸心存善,力行勤勉多行義。

3.禮---進退週旋,恭敬辭讓。
千恭萬敬禮當先 上睦下和理主全
天理倫禮萬事俱 有志行者希聖賢
禮字開示本不難 人生世上禮為先
有禮能行天下遍 無禮居住亦是難

自然大帝論禮慈曰:
有禮者正言、正行,無禮者,隱匿藏身,此乃廉與恥之別也,是以禮為治身,治家,治國之要道,節為做事宜人,約之而得知,二者兼用,分而致明。
心有誠敬而無失,才有行恭而有禮;為是明禮必尚義,知義必歸禮,何患禮之不全乎。
禮是規範,不越不犯,言、行、坐、臥、各有其儀軌;是以節文之要,在於無狂、無縱,敬謹而慎之也。
明於禮者,行之禮,自敬而恭,無有不同也;不明其禮者,似心猿意馬,縛手縛腳不自在也;禮之以節,行於適中,如固執成見,有過之與不及,亦非節之宜也.
禮出於心之敬意,事人事天,不違不犯,行恭於外,必須明白義禮,而後行之以禮節之適宜,是以得和也,存心愈明尊禮愈重。
守禮,守己之本份也,修道人要守份守己,不犯為禮,不越為禮,以自性為君子,正三綱行五常,法德不亂,是以禮也。
夫妻各安份守禮,是家庭和諧之支柱;不大小聲、不亂愛別人、不破壞別人的家庭,以減少社會之亂象,否則,便會一失足成千古恨,人道敗而天道難成。
禮似階梯之義,愈尊而愈敬,愈敬而愈分,愈分而愈明,愈明身分愈高,高而莫能逾,所以為貴也。
人身之動作皆是禮,對人說話皆是禮,坐立亦是禮,飲食亦有禮,心內念念皆是禮。
禮是誠敬的表露,古聖先賢明禮樂以崇揚大道。

4.智---是非曲直,邪正真妄。
智慧聰明總是心 智人修內蠢旁尋
若人有智超三界 無智愚夫生死臨
智慧聰明路兩差 聰明枝葉慧根芽
若改愚癡生智慧 多年枯木自逢春

自然大帝論智慈曰:

智是自性本體,自性發光,自性光明,一身所有,皆本有其能;人為俗氣所困,故不能自強,受聲色所染,故不能自明,習於塵慾,淺見好奇,故性光散漏而迷真逐妄 ,遂流浪於生死輪迴而不自知。
智以內在之自覺為智,自悟自格為明,有感先知為知,唯其知以不知為用,不知以知為體,能明體達用而立德,則知至善而止之道矣。
內修自明以立其德,外行知而達其道,則內無纖塵,外無不包,皆在知光玄覽之內,此謂智性圓明,修智必修無掛無礙,無遮無弊。
智者知與覺,修道須知善惡,知好壞,知真假,知是非,然後能去邪歸正以道;修道感覺有所短:覺不能、覺所欠、覺不明、覺所愧、覺不及,然後重發進德修業之志。
智是自性般若清靜圓明;修者即修復、回復本來圓明,一竅玄覽,收羅三界十方,無微不照,事事皆以俱體正觀,物物皆以本末始終,動靜必顧,前後左右舉止必參,善惡因果謂之玄覽。
人有異性交往,「保持距離,以測安全」色難控制,不要乾坤獨處,兩乾一坤或兩坤一乾,避嫌在先,如果犯色慾,對道絕對修不好的,理勝慾則過關,慾勝理則墜落,理慾交戰,難逃色關.一個人在道務計畫辦得很好,但好色,功德如滿水缸,如犯色戒,像針孔剌破裂痕,則功德水會漏盡。竹籃裝水無用武之地。一般暗中偷情,知道會造罪,反正已經犯了,就不差一次了,連續下來就慣定,雙方要分手很難,這樣就難分難解,輪迴不停,所謂一動即是輪迴種,一靜即是金剛身,

5.信---真實無妄,推己及人。 信實乃為身之大用 應事接物合其中
無信難把己身立 為學之人常躬行 此信字人人要守 無有信萬事難行
夫婦中若是無信 兒女列難睦家庭

自然大帝論信慈曰:

信得自信明,而性光現,自信與性光愈近則心地愈明,於此勉力自修,是根自在速將前途樹立基礎,不枉遇此佳期也。
信自性而有信,若自性不信,其心不實,不實所行即為虛假,故虛假之人做虛假之事,皆失自性信也,自性既失身何以立,是以不行也。
人世之間,有信而通,無信而絕,親朋眷族,以信而交,信是人類之媒介,處世立身之根蒂,家國賴以安定,生命賴以生存,仁義有信而結實,禮有信而誠敬,智有信而見明,人若無信,形同帶肉骷髏,徒使人而避之。
信是做人之目標,現出真實而致信,是以修信必俱仁、義、禮、智、而成信。

◎五常綜合:再說不殺生才不會害仁、不盜就不會害義、不亂淫則不害禮、不妄語則不會害信、不酗酒則理智明。五常不被五不戒來破害。修身養性則能救自己,能救渡眾生,救自己九玄七祖。本性中五常能恢復過來,則成功居光明之境,成聖賢之果豈虛談。若迷失,自然墜落黑暗無間痛苦。白陽彌勒祖師,彌勒淨土,兜率天上妙莊嚴,十善業果所感現,修五戒十善,可往生此殊勝淨土。

三、八德
1.孝— 萬善孝為先,不知孝養父母,忤逆父母,形同禽獸。為人子當體父母養育之恩,如果自殺,不孝之罪永禁無間地獄,孝經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修道就是盡大大孝,對得起自己的父母祖先。

2.悌—兄弟和睦,妯娌和好,兄寬弟敬,知尊卑上下之禮。如果父母遺留財產,爭奪不休,害祖先在天不安寧,屬於不悌之過,同胞兄弟手足之情,修道者還不知和合,為了祖產,修道視身外之物還看不開,修道這關不及格。

3.忠-- 天理良心,忠於天,忠於上,忠於人,忠於事,忠於自性圓明。不欺不瞞不偏不倚,不逆不犯,坦然面對,有過勇於承擔,有責任不推諉。背後不做違法事,犧牲自己,利益眾生,完成神聖使命。

4.信---信道不疑,信真理,信自性,信聖賢之言真,暗室不虧心,誠中形外,內外一致,信不足難成道,商人守信用,修道講誠信,民無信不立。可見信德是自性光明之表現,也是真誠流露。

5.禮--天理人事儀節,態度謙虛,儀容端莊,非禮不動。非禮不言,非禮勿視,非禮勿聽,夫婦相敬如賓,互相敬仰,擇其就善,就值得尊敬,念夫婦兩人各有優點,各有辛勞各有辛酸,少錯不可怪,口中少啐啐念,少說不高興的話,這樣就互相尊重。對在上的人也不可大聲無禮貌

6.義---色、財、事、合義理,慈悲化行,救苦救難,見義勇為,永不休止,。有義的人就會想使人向善,如何幫助人,對人比較不計較,寧可犧牲自己,完成義行,甚至臨危受命,不推諉責任,人家對你誤會,可能一笑置之度外,也不會強辯自己之清白,也不要與人談是是非非,甚至於人背後不批評,有渡人不要誇功,不爭吵驕態。義是修行人應當要做的事,份內事。
7.廉---清心寡慾,安分守己,三清四正,大公無私無邪見。見色見財起心動念,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受罪業報,痛苦代價太大了。現代年輕人,男歡女愛,失節失身,認為沒有什麼關係,清白過一生,光明萬年,男女失節墜落痛苦也萬年,值得嗎?末後求道者能守清廉貞節成道就易。
8.恥---本性純善無惡,男女避嫌,門庭光耀,名流千萬年。現代人社交頻繁,外緣增加,不能破壞別人之家庭和睦,偷情也會害人墜落甚至輪迴苦報。社會殺害案件特別多,甚至全家遭殃,皆由色情引起。英雄難過美人關,修道敗於色關多,色情不易戒,但戒成,就成功過關。
四、道詩
1.師渡眾生授真傳,無無有有口難宣,
明知大道非遙遠,人不專心便失緣。

2.人心滾滾實難勸,勸君勤將意馬栓,
今時不悟好言語,誠恐將來悔恨難。

3.倫常淺談自性真,五常八德是妙身,
知行踐履最為要,明性復初得面親。
五、結論
師尊云:「修道修心,辦道盡心。」造浩劫之心,乃物欲所染之血心,致大同之心,乃天賦明德之道心,故心為大同之先覺,心為浩劫之淵源,人人皆具明德真性,賦自理域,純善無惡也。修道就是要修復迷失之本性,恢復本來面目,都是要自己去了解體會,成功與墜落都是自己去造成,仙佛難救拔,正是迷時師度,悟時自性自度,自造業自承擔。有修有精進,才能返本還源,歸家認理準則。孟子曰:「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仁義而已矣。」人為萬物之靈,人與禽獸有什麼差別?就是知道德仁義,如生為一個人不知禮義與禽獸一樣,但要做到八德應從根本上做出發點,根本者何?天性也,天性賦予人,才能配天地,頂天立地。人若失去了道德仁義,失去做人之資格,來生轉畜生,這是自作自受,天理循環之果報。
(基礎天基)

1 則留言:

  1. 白陽時運 真儒復興 一貫大道正是以回復綱常 振興倫理為宗
    大藍點傳師慈悲此篇專題文稿 在生時曾經慈悲交代後學校正及增添文稿 並獲得同意增添 已參贊做為一貫道教材 故此處後學有文稿 發表於臉書 同時同修前賢亦發表於基礎天基網站 特此說明 感念大藍點傳師慈悲 大藍點傳師您的慈悲喜捨四無量心 為道犧牲奉獻 過勞歸空 後學們尊敬哀思又不捨 我們永遠感恩您 懷念您 請您在天之靈 護庇基礎天基道場 天命永昌 慧命長存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