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0日 星期三

三清四正--D305張家榮

三清四正
中級講員班 第三組 D305張家榮
前言:
承蒙 上帝宏慈,師尊師母不棄,點傳師慈悲,命後學以三清四正發表心得,與大家一起來共同學習研究。三清四正也就是要求我們修道辦道的人,應該做為後學及一般大眾之模範,對於舉動言行,必須隨時謹慎省察,深切反省,如果身不檢束,舉止放蕩,心失克制,私欲滿腔,言語不謹,信口雌黃,行為苟且,動輒顛倒,果真有這種類似的行為,則是空有修道辦道之名,這和迷亂在物質聲色中的凡夫俗子又有甚麼不同呢?明德新民進修錄p34。在開講之前我們一起來溫習三清四正的條目:三清就是聖凡清、錢財清、男女清。四正分別是指:心正、身正、言正、行正。
一、聖凡清
什麼是聖凡清呢?即是凡業與聖業之界限須劃分清楚,千萬不要混在一起,造成不清不白,絕對不可以假聖濟凡。因為凡業是普通人情,爭名奪利之凡事,聖業則是聖賢仙佛道成天上名留人間之聖事。

人自有生以來,生生死死,不明生從何來,死從何去,受時勢潮流之影響,個個都迷失了天性,明德新民進修錄p62。不論是政府機關的公職人員、教育人員、農漁牧的農事人員、工藝製造人員、商業交易人員等等事業,總有人為了“自肥”不怕因果報應、生死輪迴之苦,而利用上蒼所賜了的天性,來爭名、爭利、爭財富,每日花天酒地,醉生夢死,有誰知道眼前的名利恩愛,這樣的凡夫的事業,比如電光火石,只要無常一到,萬事俱休,左手空空,右手也空空,有什麼意思?明德新民進修錄p62。

人類能用全副精神來爭取百年之間的生存,為何不能以全副精神來修超生了死、一本萬利的道呢?這就靈性被物質所迷惑的原故啊! 我們既是真心修道之人,必須看破凡情事業的假相,要借假修真,明德新民進修錄p63。以行功立德來協助幫辦道務,以完成三曹普渡之一大事因緣,這才不枉一世為人啊!

什麼是聖業呢?就是借假身來修真自性啊!在這個三期末刧,世界混亂,是人類都要遭劫的時期,明明上帝 不忍善惡俱毀,命我們的老祖師、師尊、師母倒裝下凡,降下先天一貫大道,大開普傳,期許善男信女,平安度過這個末後關頭,使肉體與靈性共獲安全。所以得道人不但要真心修道,而且要代天宣化,替佛宣言,大聲疾呼,以喚醒世人,使人人皆能明瞭上天降道之原因,都能正心修身,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萬,克己復禮,遵守倫理道德,保育生存環境,更能救世救民,將這混亂的世界,挽回真善美大同世界,化凡塵為東方的淨土,這才是萬八年不朽的聖業。明德新民進修錄p63。



二、錢財清

貪人錢財的報應萬般由心p157第四十講 

從前有一個人叫洪金文,專放高利貸。若有人還不出錢來,就強奪人的家產、拆散人的妻兒,因此積了許多橫財。村人都知道他壞,卻敢怒不敢言,只好抱怨「老天無眼,為什麼惡人不給惡報」?

有一個叫林貴的人,因為做生意向洪金文借了兩百兩銀子周轉,限期一年,但當年就病死了。到年底,林家湊足兩百六十兩銀子的本金加利息,由林貴的兒子林來財送去,當面點交給洪金文,洪金文看林來財二十出頭,好欺騙,就留林來財吃飯喝酒。一杯一杯的灌酒,直喝到醉倒,然後吩咐手下帶林來財到房間裡睡覺。直到傍晚,才將林來財搖醒說:「天快黑了,你家那麼遠,趕快回去吧!」硬生生把他拉起來,推出門外,便關上了大門。林來財匆忙間忘了要回借據,他娘見他喝得醉醺醺地,也就沒問他情形。他也沒等洗澡便躺下去睡。天快亮時,突然醒來,想起到洪家還錢借據還沒拿回!再到洪家要借據時洪金文卻說:「你錢不知道拿到那兒賭、那兒花,卻瞞著你娘說還了我。豈有『還了錢,不拿回借據』之理?」完全賴掉。林來財和他的娘只好設法籌錢,再去還清了這筆債務,拿回了借據。

不久之後,洪金文生病,非常沉重,臨死前對他的兒子說:「我利慾薫心,時常佔人便宜,教天地神明生氣。我所作的罪孽,來世都要償還。」說著就斷了氣。這天,林來財卻見洪金文與他擦身而過,好像要趕往他家的牛舍去,他轉身跟著去看,卻不見洪金文的踨影。只見家裡的母牛生了一頭小牛。後來,林來財向街坊鄰居提起這件事,認識洪金文的人都跑過來,對著牛喊叫:「洪金文!洪金文!」這隻牛竟然台起頭來流下眼淚。

世人都說「錢是寶」,「有錢能使鬼推磨。」大家都為了錢煩惱,拼命去賺錢,以為「有了錢什麼東西都可以買到,什麼事情都可以辦到」。金錢真的有那麼大的威力嗎?萬般由心p104其實比錢財更寶貴的就是天理良心!我們留給子孫最好的東西,是給他受良好的教育,教他做人的道理,教他做事的本領,萬般由心p105這才是最大的人生財富。

  看顧山門的蛇王

  古時候,有一位德行深厚的楊和尚,很少離開山門,有一天自言自語的說:「應是我度化眾生的時候了……。」簡單的收了幾件佛具、衣服就要出門了。下山的時候雖然天氣晴朗風光明媚,也不離出家人本色,一步一脚印,一字字佛經的在行經。

突然之間天地變色,黑雲壓境。楊和尚作了個揖:「來者何神?」一尾巨大的蛇在面前現身:「我是蛇王。」「陽和尚有過,還一批布來抵。」和尚一向努力修養,戒律森嚴,哪裏來的過錯呢?原來楊和尚,曾在寺裡拿紙一張,包果子寄奉俗家,蛇王見楊和尚修行深厚,不肯讓人才墜落轉廻地獄,造成萬刼不復的遺憾,蛇王說:「昔日靈山會上,我受佛囑咐,教我看顧山門常住之事,我當時對佛發大誓言,願山門內,不論什物諸般乃至毫茅寸草,我當盡力看管守護。是以十方信施所供養物,一一計算,若有侵損常住物資,則我記註簿上日長三分,夜長七分,一日一夜,算計利息,除非此寺毀傾,磚瓦成灰,我才不管。所以,你儘管只取薄紙一張,但對算至今,你該償還一疋絹!如你楊和尚今欲入地獄再還,我也不來扯你!」

 後來楊和尚下山化緣,帶了三兩銀返回山門,還了一批布的錢,才又下度化眾生。

那麼什麼是錢財清呢?佛偈云:「佛家一文錢,大似須彌山;欺心無實報,披毛帶角還。」所以修辦道之人,對於經手的錢財帳目,要公入公出,一文不苟的登記清楚,對於道親的獻心助道、補助佛堂之錢財,也要如此重視,應用更要用之得當,每一年的結算,更應把一年之中收支情形,某道親行功多少,詳細向上報告,以清手續,才能不身擔瞞人功德之罪過,不可稍有馬虎,以免勞碌一生,結果仍墜輪迴。明德新民進修錄p33。



三、男女清

我們在來想一想,什麼是男女清,界限是什麼?古人云:「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男女不親授,乾坤不並肩,同車勿並坐,路行分後前,乾坤勿私語,私室勿交談。」明德新民進修錄p64。可見男女界限之分,是我國自古以來聖賢所重視,所以才劃分如此的嚴格。

勸君專情莫負心萬般由心p169第四十三講 

在日據時代,台南後壁鄉安溪村,有一個青年姓林名妙海,在海軍服役時,因空襲受傷,被送到基隆海軍醫院治療。緊鄰醫院的隔壁是鄭姓望族家的花園。鄭先生有一個女兒,名叫麗花,年正二十。因與醫院隔鄰的關係,鄭麗花認識了林妙海,萌生愛意,並因此有了身孕。幾個月後,林妙海痊癒回家,臨別前,兩人淚眼相對,依依不捨!麗花要妙海趕快請媒人來提親,兩人並立誓非卿不娶,非君不嫁。

林妙海一回到台南後壁的老家,母親就向他提及婚事,說表姨媽的女兒畢業於台南女高,家世好,人又漂亮。起先林妙海還想到鄭麗花,但終究經不起母親、兄弟的勸說,後來再見到標緻的表妹,一時沒了主張,也就變了心,終被父母說服跟表妹成親。

我們知道,男女在尚未完聘、結婚之前,是不能有些微差錯的,就像麗花,不幸懷孕七、八個月了,肚子越來越大,終遮掩不住,父親氣得跳腳,罵她說:「丟人現眼,乾脆去死算了!」「妳到底和誰懷孕的?」「我們家在地方上是有頭有臉的,妳竟然做出這種敗壞門風的事,把我的面子都丟盡了!」麗花只得不斷寫信要林妙海派人來說親,結果一封封信,都石沉大海,不見他的回音!有一晚,這個癡情的少女,傷心至極,終於跳海自殺了!這件事當時在地方上動一時。

林妙海和表妹結婚之後,在糖廠任職。有一天,他出差到台北,心念鄭麗花,順道去基隆,期望能見一面,但只見到麗花的母親。麗花的母親裝做什麼事都沒發生的樣子,熱切招呼他,然後藉機把麗花的神主牌與遺照,偷偷放進林妙海的行李袋裡。

林妙海坐上火車,在回家途中,開打行李袋,突然看到麗花的神主牌及遺照,才愕然驚覺,他過去的戀人鄭麗花已經往生了!一時悔恨交加,好像被冤魂附身一般。回到了台南老家裡,精神狀態變了樣,竟然喪心病狂,殺死母親!後來因罪入獄,死在獄中。

  雙天命 男女平等(參考一代明師 師尊張天然略傳 改編)

民國十四年,金公祖師歸空,在百日時 明明上帝到壇指示由祖師老妹妹代理天命十二年。民國十九年,老姑奶奶路中節歸空,在山東省濟寧市的總壇「觀音堂」內,由諸佛仙真及在場的眾道親見證, 明明上帝命張天然與孫素真,結為夫婦之名,同領天命為十八代袓師。此後仙佛於各地臨壇批訓印證天命,但「自古那有修道修成夫婦之名的!」考掉了許多領袖及道親,身為當事人的我們師尊、師母彼此也是很尷尬。

當時師尊、師母為免去困擾,不在同一地方辦道也成了一種默契。唯有追隨左右之辦事員才知這是天意,不是人為,只好任由心懷不滿的領袖及道親毀謗。各位前賢師尊、師母双天命代表跨越一個時代的傳承,是天時與天命都來到了男女平等的時代,師尊的夫人,劉師母當時也非常不高興,後來在一位胡道長的開導後,才在 明明上帝壇前叩頭,承認了這樣的天命。劉師母後來說:「這真是大考道的。」

各位前賢,十七代路祖師爺為了從各位領袖之中,選出認理實修的接班人,辦了一場智慧考,唯有師尊及師母,借故離開而通過。双天命也是一場大考驗,不但考驗師尊、師母的智慧,也是考掉了許多的領袖及道親,一貫道的發展既是在這一場大考驗之後,宏展開了大開普渡的三曹使命。

  保皇嫂(參考三國演義)

  話說當年曹操揮軍徐州,劉皇叔不知去向,在下胚城裡,只有關二爺領兵死守。關雲長提出了三個投降的條件:「一者,吾與皇叔設誓,共扶漢室 ,吾今只降漢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處請給皇叔俸祿養贍,一應上下人等,皆不許到門;三者,但知劉皇叔去向,不管千里萬里,便當辭去:三者缺一,斷不肯降。望文遠急急回報。」曹操考慮之後答應了這樣的條件,但也不斷的以各種式來拉攏關雲長。

  在曹軍班師還回許昌城,在路程中,就安排關公與皇二嫂同處一室,要離間君臣之情,但是關公每到了夜晚,總是側立在房門之外,為皇二嫂守衛。徹夜不眠。曹操見關雲長的節義,送了一座宅府給關公。關公將宅府分為內院與外院,將皇二嫂安置在內府,由丞相撥給關公的老軍全數守衛安全。

  關雲長的節義表現,在丞相的心中也早已經生出了仰慕的欽佩之情了。為人留住人才,官職,大宴、小宴、綾錦、金銀器皿、戰袍、宝馬、美女,都試著要打動關公,但是關公則是留下了宝馬、戰袍,其他的完全都送進了宅守中的內院,供給皇二嫂使用。曹丞相聽到了這樣的情形時,欽歎的說:「真義士也!」

  有一天,曹丞相要宴請關公,突然從內府有侍從出來報告:「不知道為什麼,內院二夫人哭倒在地。請將軍開進入內府。」關公在內門之外就跪下問二嫂為什麼這麼悲傷。皇嫂說:「我夜裡夢見皇叔身陷土坑之中,想必已經命喪黃泉。」關公曰:「夢寐之事,不可憑信。此嫂嫂想念之故。請勿憂愁。」一直到曹操的家僕過來請關公,關公才向皇二嫂辭行。

  背村姑過河 http://sy.chinesegamer.net/index_m1_122.asp

  諸葛亮從小就勤奮好學,上進心極強。他聽說沂河對岸有位私塾先生很有涵養與學問,便捨近求遠,過河到那裡拜師求學。

  一日,在他放學途中必經的那條河邊,遇到一名容貌秀美、穿著樸素卻得體的村姑,只見她望著波濤洶湧的河水,猛掉眼淚,不知該如何是好。諸葛亮見此光景,頓起惻隱之心,二話不說,挽起褲腳,便將素不相識的村姑給背過河去。

  誰知這件事給一個同窗看見,加油添醋地告訴了先生,老學究聽聞諸葛亮有傷風化、有失體統,不禁勃然大怒。私塾先生將諸葛亮叫到跟前,再三責問,氣起來把打人的板子一揚,強令諸葛亮將事情的原委用筆寫下來。諸葛亮不慌不忙,提筆寫道:

  村女河邊淚交流,書生化作渡人舟;

  相逢何必曾相識,解人危難無須求。

  白沙灘頭驚宿鳥,紅蓼叢中起群鷗,

  輕輕放在蘆花岸,默默無言各自羞。

  私塾先生見諸葛亮此詩情景交融,文筆不凡,心中的氣先消了一半,再看他陳述地合情入理,不哄不瞞,也就不再追究了。

  在小說家的文墨之下,我們見到了千古先賢對忠義的重視,也讓我們借以學習古代對男女關念的嚴厲及謹慎。

我國自古就是禮儀之國,對男女界限清的分際也十分的嚴格,今天大道普傳,首先就是要復興禮儀,因此,我們佛堂分班排列,乾左坤右,燒香時先乾後坤,佛規只是簡單的劃化份開來,我們修道辦道人員,對男女界限,也須時時刻刻留心注意,不可粗心,要多避嫌疑,對於言語行動,不可舉止輕狂,要端莊嚴肅,避免被外人在後評論,明德新民進修錄p34。說長話短。這才可以作到莊嚴自身,才可以莊嚴佛堂。

我們一起來溫習三清。所以了解聖凡清的意義讓我們可以誠意參辦三曹普渡,體認錢財清的意義讓我們不因眼前小利而墜入因果輪迴,領會男女清的意義就知道要莊嚴自我,莊嚴道場。



四、心正

什麼是心正?師尊提醒我們要多用三寶:「從玄關發出的念頭都是正念,都是慈悲心、喜捨心、智慧心。」一貫道郭明義(部落格)三寶相關訓文。意念要誠,心才會正,不會受外物的誘惑;若意念不誠,心無法端正,就會誤入邪途。一般人容易受到外物的誘惑,如看到金錢不免產生貪念,若能之即打消,那就不會做壞事。

一個剛剛求踏入佛門的人,第一件先要做的事,就是要明辨我們所得的天道是否真道?必須研究認清,不然以真認假,雖得真道而不進修,得緣而失緣誤了佛緣,一失人身後悔之莫及矣!所以孔子曰:「是道則進,非道則退。」真道者,無形無象,真常不變,不生不滅,即為吾人之本性,亦即佛性。人之求道則求於此,使吾人明心見性,認識真我,導我們萬法歸一,認一歸真,能超凡入聖域,能超生了死,斷輪迴了生死,此乃是真道上乘之真法也。(圓覺淺言 寸心印經處)

回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有一次和眾弟子說法:「山啊!你过來!」靜了一會兒「山啊!你过來」眾弟子全部都望向山的那一邊,「山啊!你过來!」第三次講完後穆罕默德對眾弟子說:「好吧!山不來!那麼我們走过去。」易經:「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我們遠望山巒一座一座从从而立,就算是像穆罕默德這樣的回教先知喚山,山和山的關係位置是不會改變的。修道人要效法兼山的不變,十條大愿、清口愿、重聖輕凡愿、開荒下種、財法雙施、開設佛堂、辧事員、講師、點傳師,立了什麼愿,要思而不出其位,千思萬想,寶貴的就是知其所止,不虧於道、不虧於立愿之時的初發心,這樣不失本來真面目,面對一切的塵緣外物,都不會动搖向道的心志,在冥冥之中「智必達,行必果」心志如此的堅定,智慧一定能挽化困境,初發心佛果可成。



五、身正

什麼是身正呢?大學之中說:「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居住的地方可以用美觀的器物來裝飾,而一個人必須以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等八德來修養自己的人生,使原本迷昧的自性,因為八德的修養而自然的展現出原本的光輝來,就如吃好穿好,一個人的福態就自然流露出來一樣。

有兩個農夫在播種,有一些種子撒在沃土上,有些撒到了砂地上,有一些撒在石地上,了收成的時候,收穫少的農夫問:「我們一起撒種,一起收穫,為什麼你有豐收,而我的收成會少那麼多呢?」農夫說:「當種子落在石地上,鳥而一來就一粒一粒的吃起來了。落在砂地上的種子,也會發芽,但是太陽一大就被曬乾了。撒在沃土上的種子故然會長得好,但是也會長雜草,種苗和雜草一起搶養份,自然收成就少。」欠收的農夫聽到這裡:「我知道了,把種子撒在沃土裡,除草加鬆土那麼收成就會好了。」農夫說:「就是這樣,有的可以收穫二十五倍,有的可以收穫五十倍、有的可以收穫百倍。」改編自聖經、新約、馬太福音 第十三章

  我們此生在世為人,要奉行上面說的八德。那一些在石地上被鳥吃掉的種子,就是不修八德、不行眾善、沉溺苦海的眾生。那些撒在砂子裏的種子,就是指會行八德,但是完全依自己的意思,心裏不高興時,八德就放到一傍,就是認理不真的人。撒在沃土中的種子,就是體認 真理的人,可以奉行八德,並且從心中做到掃除私心私慾,這樣的人不僅內心富足,上帝還要讓他興旺起來。

我們說出口的話,比如是兩面刀,可以救人也可以傷人,但是德性卻可以打動人、可以感化人,就像是努力的耕種,可以為豐厚的收成一樣,我們要努力的修養個人道德,才能教養出孝順的子媳,才能培養出夫妻的恩愛感情,萬般由心p46有美滿的家庭,更進一步影響朋友,影響社會,而達到己立立人,己達達人,挽世界為清平,化人心為良善,翼世界為大同的宗旨及目標。



六、言正

真誠的好話可以讓洩氣的人振奮,關懷的好話可以讓失望的人東山再起,慈悲的好話可以讓墮落的靈魂得救,感恩的好話可以讓佈施的人更慷慨,柔軟的好話可以讓憤怒的胸懷平靜下來。但是這些話語我們總是很少聽到,我們總聽到罵人、詛咒人的惡口﹔挑撥是非、說人長短的兩舌﹔還有那不經求證、人云亦云,加上自己憑空想像、一派信口胡言的妄言者﹔及那擅長故弄玄虛、花言巧語、揚人隱私唯恐天下不亂的綺語者。這些一直造成我們人與人相處的摩擦,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自古修行人就有﹕口開神氣散的觀念所以常保三緘其口,日常生活則是謹言慎行。我們今天固然是在家出家,但行止威儀的要求也是要一絲不茍才行。尼泊爾 新民班2004 三清四正

同樣一張嘴,可以種善因救人立德,也可以結惡緣害人損德,全憑自心如何作為。那麼什麼是言正呢?「遇人急難處一言勸解之,遇人痴迷處一言提醒之。」易經中說:「君子以朋友講習」就是說明道理不說不明,講不習不精,你宣講的時候,我來研究,我宣講的時候你來研究,在多次的重復宣講及研究之後,道理會越來越深入,因為每一個人的智慧及理解有差異,我有所不知道的,可以借由你來講明,而你所不知道的,也能借我來講明白,這樣子就能深切的體認道理了。師尊說:「探索真理是人類最高貴的希望,傳播真理是人類最高超的責任。」講道輯要 P018所以我們修道辦道之人應該要健全人格,培養口才,啟化眾生,破迷成悟,捨妄歸真,在任何場面都是以講道德說仁義為原則,並隨時隨地發揮道之真義,宣揚聖道,闡化真理之妙化,以促成大道的發展,完成上天三曹普渡之大事。



七、行正

一般而言,只要不觸犯法律,那麼人人都可以自由的選擇自己所從事的行業,有的照顧了家庭,有的更照顧了社會大眾,一般稱這是正業,有沒有違背良心?有沒有違背道理?中庸說:「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君子的德行無論是在人生的任何一種情境之下,不但要前後一貫的守護自我的慧命,還要行教化,來善良風俗,並且導正人心。有一些人,不信因果,不知生死輪迴之中的有業力會緊緊跟隨,而從事這些行業、屠宰場、魚肉市場、歌舞廳、酒家、情色行業、大、小賭場,這些都是有虧德行的行業,這樣就算這個人說明白了,我們剛才所說的中庸的這一段話,他是真明白還是假明白,後學請問大家他是知道還是不知道?

我們身為白陽子弟的修道人,身在凡家心在聖,雖然也要討生活,但是因為我們知道道理,所以有所為而有所不為,要有長遠的眼光,要深信因果,不要為了眼前的一些利益,而造下許多罪業。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講的就是這樣一個道理。十善業道經的啟示 24 奇摩知識那麼什麼是行正呢?我們求得先天一貫大道,是未有天地之先就存在的道,你不修道,道也在,如果有一天這天與地都沒有了,這道還是在,而仙、佛、神、聖和禽、獸、鬼、妖本質一樣都是靈,差異就在一心之間,從一個人的起信,再來到佛堂發愿求道,從此立命,從今而後以行動前後一貫的直到證道,在這過程中,不離佛堂,不離經典,不離前賢,再學、修、講、辦、行中,不斷的磨練,而這並不是跟某某前人、某某點傳師、某某前賢修辦道,而是要認理歸真,以覺修行。師尊說:「覺者佛也。」所以不悟不覺就是眾生。上天慈悲,以種種法門引發大眾能發心,一旦能發菩提心,所要行的就是菩薩行。懷念師恩母德 p74。在末後的修行人要怎麼行菩薩行?有沒有簡單的方法來入門呢?這裡整理佛仙慈訓的六個菩薩行的入門方法。

1. 快渡人:現在天時緊急,眾生徬徨在苦海中流浪生死,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渡人。佛偈云:「千生萬劫得此身,須知前生種來因,此身不向今生渡,更待何時渡此身。」(2003,講道輯要二,P166)

2. 立清口:清口可以健康身體,了斷因果。修道人不清口,本性難以清淨,孽緣難斷,行功德就有洩漏,良心不現,怎麼能登堂入室?所以清口愿為 修道人進階的重要過程。(2003,講道輯要二,P167)

3. 代天宣:天不言、地不語,人能贊天地之化育,人代天宣化,人能宏道,人能挽化狂瀾,所以道中要有人才,要有講師。(2003,講道輯要二,P168)

4. 設佛堂:佛堂是法船,是三曹普渡的辦事處,也是佛子們接受教育,改脾氣去毛病,學做人,學禮節的改良場。(2003,講道輯要二,P169)

5. 去開荒:做為上帝的使者,不惜艱難,遠入他鄉,散播道德種子,培育佛子,以普化眾生。(2003,講道輯要二,P169)

6. 錢財施:人人都可以做,不拘多少,誠貴在心,趁機而行,效力最快,是消冤孽的捷徑。(2003,講道輯要二,P170)



八、回顧與結語

三清

聖凡清:誠意參辦三曹普渡。

錢財清:不因眼前小利而墜入因果輪迴。

男女清:莊嚴自我,莊嚴道場

四正有那四個項目:

心正:君子思不出其位。常保初發心佛果可成。

身正:德潤身。以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等八德來修養自己的人生。

言正:君子以朋友講習,健全人格,培養口才,代天宣化。

行正:覺者佛也,六個菩薩行的入門:快渡人、立清口、代天宣、設佛堂、去開荒、錢財施。

後學今天與大家一同研究三清四正,引用仙佛聖訓及歷代先賢遺作,希望能拋磚引玉,使自性能得到發揚,如果內容有什麼引用不對的地方,請仙佛原諒,請點傳師及各位前賢指正。謝謝大家。



九、參考書目
民德新民進修錄 正一善書出版社
尼泊爾 新民班2004 三清四正
老師的話(第一輯) 明德出版社 民90年 再版
懷念師恩母德 慈蓮華著
講道輯要 圓晟出版社 民92年 再版
奇門易經 智揚出版社 民82年版
聖經、新約、馬太福音 第十三章
十善業道經的啟示 24 奇摩知識
一貫道郭明義(部落格)三寶相關訓文。
萬般由心 財團法人行天宮文教發展促進基金會 民92年 六版
圓覺淺言 寸心印經處
一代明師 師尊張天然略傳 枝榮澤 正一善書出版社 民89年 初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